普光氣田目前已具備年產105億立方米混合天然氣生產能力,氣田開發可以穩產20年以上。
9月1日,從普光分公司生產管理部了解到,普光氣田自今年3月29日投產以來,氣田生產安全平穩高效,天然氣生產工具超計劃步子運行。普光氣田今年計劃生產凈化天然氣40億立方米,成為川氣東送工程全面投入商業運行的穩定氣源。
作為我過投產的第一個超深高酸氣田,截至2009年底,普光氣田主題及周邊已累計探明儲量4122億立方米,是我國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的整裝海相氣田。目前,氣田已建成年產105億立方米混合天然氣生產能力。按照已探明儲量規模,氣田開發至少可以穩產20年以上。隨著我國又一條橫貫東西的能源大動脈川氣東送工程全面建成投產并投入商業運行,普光氣田生產工的凈化天然氣將通過綿延2170千米的長輸管道,跨越6省兩市,使沿線數千家企業、近兩億人口從中受益。
3年前,中石化總經理蘇樹林在川氣東送工程開工動員大會上提出,普光氣田一定要把探明的儲量,變成現實的產量。3年過去了,普光氣田建設者交出了合格答卷。
普光氣田屬超深、高酸、高壓、高產氣田,地下情況復雜,地層可鉆性差,且存在多套壓力系統,具有噴、漏、塌、卡、斜等特點,鉆井施工風險大、速度慢,初期探井平均鉆井周期達3年之久。特別是硫化氫,如同地下的“毒蛇猛獸”,給鉆井、試氣測試、投產作業、集輸工程帶來一系列世界級技術難題。然而,普光氣田的建設者并沒有被困難束縛手腳。
圍繞本質安全,優質高效開發建設普光氣田,氣田開發建設的決策者把科學氣田,氣田開發建設的決策著把科學技術作為第一支撐力,做出餓依靠高科技戰勝世界級技術難題的戰略部署,啟動了一系列科技攻關計劃。中石化啟動“借腦工程”集中了一批像羅平亞、沈忠厚、李鶴林等中國工程院院士領的過內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專家,多次對普光氣田開發進行集體“會診”。依托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集團“十條龍”公關平臺,中原油田強化自主攻關,加快技術集成配套,形成了一套適合普光氣田開發建設的技術系列,成功破解了一系列世界技術難題。
技術創新,猶如長纓在手。普光氣田的開發建設一路奏響凱歌,鉆井工程、試氣作業、急輸工程先后完成,氣田平均單井配產80萬立方米/日。達到設計水平。我國第一座超百億立方米規模的超深高酸大氣田橫空出世。
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廣大參建者按照把普光氣田打造成精品工程、樣板工程的目標,科學管理,攻堅克難,克服了高酸氣田作業經驗缺乏、焊接工藝復雜等不利因素,工程質量始終處于受控狀態。集團公司領導組織中石化業主團隊定期召開現場辦公會,圍繞工程建設的重點、難點,積極開展勞動競賽活動,協調解決各種問題,正確處理施工進度與安全和質量的關系,確保可各項工程建設高校有序進行。
安全環保工作是普光氣田開發建設的生命線。氣田開發建設以來,參建單位不斷強化HSE管理制度的落實,嚴格執行安全制度、操作規程及管理規定,確保了工程建設和投產試運安全運行。開工建設以來。實現了安全環保形勢的整體穩定。
參建單位在工程建設中還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堅持以維護生態環境為前提,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保護了川東北的青山綠水。踐行了當初把普光氣田打造成“福祉工程、生態工程”的莊嚴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