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民用天然氣價格上調備受爭議,9月8日上午,陜西省物價局召開了“陜西省居民生活用天然氣價格聽證會”,聽取各方意見,本次聽證會激辯的主要矛盾在于每方氣上漲0.25元的依據是否合理,以及促使對低保戶政策調整的同步出臺。
消費者:相應補助政策應該同步出臺
今年6月1日,國家提高國產陸上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后,陜西省日前公布了民用天然氣調價方案,擬對陜西省居民生活用氣價格每立方米提高0.25元,就這次調價的幅度,陜西省消費者協會代表張正佑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企業不應當急于上調天然氣價格,而應該積極提前協商低保用戶的補助政策出臺,擴大低保用戶的范圍,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如果滿足以上條件,他基本同意上調價格。
經營者:企業供氣成本增加連年處于虧損狀態
企業方認為,國家提高國產陸上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增加了企業成本,而且企業連年處于虧損狀態,再者能源機構環比不平衡,天然氣處于最低環比能源消耗。以當前的價格,每賣出一立方居民用天然氣燃氣企業供氣成本就要虧損O.37元,而且居民用氣量在城市燃氣銷售中占近一半,虧損大部分來自居民用氣,調整價格勢在必行。
人大代表:供氣企業不應和老百姓爭2分錢利潤
省人大代表張彩鳳女士認為,天然氣價格調整事關千家萬戶,供氣企業成本增加屬實,原則上可以同意將居民用氣按照不超過國家標準(上調O.23元)進行調整,但是,陜西省欲上調0.25元,即每方氣上調費用超出國家標準O.02元,此方案很難理解,其既缺乏足夠的理由及數據支撐,并且作為天然氣供應商,也不應和老百姓去爭這2分錢的利潤。張女士以南京為例,稱南京此次調價并不超過0.23元,但其經濟發達程度和居民收入水平均在陜西之上,因此不能同意陜西本次的0.25元調價方案。
政協委員:產氣省份卻比外省漲價還多很難理解
省政協委員張萬準表示,陜西天然氣源豐富,作為一個產氣省份,沒有理由比其他省份漲價更多。他同時表示,供氣企業所聲稱的虧損額度應經過審計部門審計、核實,待數據
明晰、透明,才能讓老百姓信服。并且,在上調價格之前,應先給貧困群體出臺一個用氣的補貼政策,不應說漲就漲。
據了解,目前的民用天然氣價格調整都是各地發改委根據調價程序進行的,而最終的價格調整幅度也將根據各地的聽證結果來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