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媒體1月5日援引聯合國官員的話說,聯合國不會介入黎巴嫩和以色列的海上天然氣資源之爭。針對黎巴嫩外交部長阿里·沙米4日要求聯合國采取所有可能措施確保以色列“不要開采黎巴嫩的天然氣資源”的請求,聯合國發言人馬丁·內西爾基5日說:“按照聯合國安理會第1701號決議的精神,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聯黎部隊)的職責并不包括為黎以兩國劃定海上邊界。”
由于在靠近以色列和黎巴嫩交界海域發現3個儲量巨大的天然氣田,以色列和黎巴嫩近來打起了口水仗,而且爭執不斷加劇,兩國海上邊界的爭端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以要改變能源現狀
三大天然氣田的發現將使以色列由能源進口國變為能源出口國
2009年1月,總部設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諾布爾能源公司在以色列北部海域附近發現了塔米爾天然氣田,儲量為880億立方米,估計可滿足以色列國內30年的天然氣需求。同年,以色列在附近海域發現了達利特天然氣田。
2010年12月,諾布爾能源公司稱,他們在同一海域又發現了利維坦天然氣田,而且是近10年來世界發現的最大天然氣田。該天然氣田儲量約為4530億立方米,價值保守估計為950億美元(超過6200億元人民幣)。有報道稱,這座天然氣田距離以色列北部城市海法市海岸線約130公里,一旦投產,每年可為以色列帶來48億美元的收入。
以色列媒體認為,三大天然氣田的發現將極大改變以色列的能源現狀,使以色列由能源進口國變為能源出口國,并使能源業成為以色列的經濟命脈之一。
黎要商業開采還債
黎議會高票通過《海洋石油天然氣法》,為其商業開采奠定司法基礎
就在以色列為發現大型天然氣田而興奮之時,鄰國黎巴嫩也對新發現的天然氣資源表現出濃厚興趣,并強調這些天然氣田歸自己所有。
黎巴嫩6日出版的《生活報》披露,目前黎巴嫩的國債已超過500億美元,海上天然氣資源的歸屬與開發權對黎未來償還外債及經濟發展將帶來深遠影響。有評論指出,目前國際公認的領海范圍是12海里,而新發現的海上氣田全部位于以色列領海之外,相對靠近以色列北部城市海法,而海法又與以黎邊境十分接近。
聯合國在2000年劃定黎以陸上邊界后,并沒有劃定兩國的海上邊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承認的專屬經濟區為200海里,沿岸國家有權開發海底資源,但是對各國之間專屬經濟區重疊的部分,其資源如何歸屬并未明確規定。
去年6月9日,黎巴嫩國民議會議長貝里敦促政府盡快開發近海天然氣資源。他指出,鄰國以色列正積極籌劃開采近海天然氣,這必然導致黎巴嫩近海的天然氣向以色列一側流動,因此黎巴嫩必須立即采取措施,保衛國家經濟主權。貝里表示,勘探和開發黎巴嫩領海的天然氣資源,也是其償還高額外債的最佳途徑。
為確保早日實現商業開采,黎議會于去年高票通過了《海洋石油天然氣法》,以求為未來的商業開采奠定司法基礎。
對于黎巴嫩的做法,以色列國家基礎設施部負責石油和天然氣開發的官員回應說,利維坦、塔米爾和達利特三大天然氣田都位于以色列的專屬經濟區內,當以色列在這一海域勘探時黎巴嫩方面沒有作任何表示,而當他們得知發現了大型天然氣后便開始提出主權要求。
中東媒體分析認為,黎巴嫩和以色列各執一詞,事情本身復雜且涉及兩國經濟利益,聯合國也無法輕易作出仲裁。在可預見的未來,黎巴嫩和以色列的海上天然氣田之爭很可能會持續下去,這也為解決黎以問題增加了新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