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天然氣是和風能、太陽能一樣的新能源,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生物天然氣是如此的陌生。其實生物天然氣說白了就是沼氣,在我國農村它已經進入了千家萬戶。 目前,全國沼氣工程已經形成了年產沼氣近150立方米,截止2010年,有4000多萬農戶使用上了沼氣,在部分工業企業和養殖專業戶建設了各種規模,多種形式的沼氣工程有7萬多處。 沼氣實際上就是生物質轉化而來的燃氣,與天然氣性質相當,具備綠色、清潔、環保、可持續等特性。近年來德國、瑞典等歐洲國家越來越重視生物天然氣的應用,已經開始規模應用于熱電聯供,管道燃氣,交通燃料。 德國制定到2020年、2030年生物燃氣產量分別達到6億、10億立方米的發展目標。瑞典在全球率先使用生活污水以及餐廚垃圾生產生物燃氣,產量已經超過天然氣。歐洲生物天然氣也有專項法律法規政策支持。 “十二五”期間,我國天然氣消費占比有望達到一次能源消費8%以上。到2015年,中國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300萬千瓦,開展沼氣發電示范項目建設,農村沼氣年利用量將達到160萬立方米,以秸稈為原料的生物質發電裝機將突破500萬千瓦。 上述各國生物燃氣技術世界領先,但是,生物燃氣資源潛力無法與中國相比,我國每年產生的10億噸垃圾排在世界前列,利用垃圾生成天然氣可通過管道送入千家萬戶,用于公用燃料、發電并網,沼氣渣還可以制成有機肥。 城市垃圾沼氣將作為新型的再生能源,沼氣潛在商業價值和社會效應越來越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目前,由貞元集團投資興建的國內首個生物天然氣產業園已于去年啟動,今年400萬方車用生物天然氣項目投產。但是,如何將這些垃圾轉化為生物天然氣進入城市還是一個迫在眉捷的問題。 從宏觀政策上分析,2006年,我國發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但是,對生物質新能源能沒有詳細闡述,面臨一個政策困境,存在政策性缺失,因此,國家應該盡快出臺這方面的政策。 在產業發展上,目前,一些城市沒有有機物廢棄物處理細則,各地方政府只是根據各自財政情況,有的給予高度重視,有的重視程度不夠。國家和地方應盡快出臺垃圾處理實施細則,并利用財政政策進行引導。 現階段,制約城市有機垃圾處理行業發展兩個重要因素是原料保障和處理補貼。目前,國內大部分城市要么沒有完善的垃圾強制處理政策,要么執行不嚴格,出臺強制定點處理細則很有必要,規定餐廚垃圾,畜禽糞便進行定點處理,對其技術進行指導。
|